第819章(第1页)
王应辛面上则露出了些许意外之色。
一般来说,他被委以重任,农业部往后要做些什么事、能做些什么事,都该由他这个负责人绞尽脑汁考虑、总结、呈报上来。甚至就在刚刚双方谈话之间,他心中其实都已经隐隐开始在模糊思考着这件事了。
而陛下作为当朝帝王。
能愿意为了此事亲自了解《农书》之中的内容,甚至查县志,躬亲至此,考虑农业部的种种,已经是难得中的难得了,却不想对于农业部的事务,他都有详细安排?
想到这里,王应辛肃然垂:“微臣但听陛下吩咐。”
朱允熥点了点头,道:
“既然朕把事情分为近、中、远,那我们先说近的,《农书》之中最重要的篇幅,自然就是根据全国各地不同地域、气候条件、土壤……等等,对耕作技术以及各种农具的使用普及,以因地制宜地提高农物产量。”
“开年了,再过上一个月的时间,便逐渐开始进入播种的时节了,王伯善先生因因地制宜总结出来的诸多的经验、那些可助力于提高农物产量的农务知识的普及,农务部这边可以尽量安排起来了,这是最近的。”
对于这一点。
倒是在王应辛的预料之中。
他点头应声道:“这本是微臣应当应分的。”
说完,他垂而立,继续自身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,说了有三件事情,这才说第一件。
朱允熥也接下去道:
“更远一些,朕要你总结全国农业情况,形成系统。”
“朕希望你与先祖王伯善先生一般,待春耕之事处理得差不多,得闲之后,便在《农书》的基础上,走一走如今的大明天下,把《农书》之中的「授时指掌活法之图」和「全国农业情况图」,根据实际情况相互结合印证,同时适应百余年的具体变化,更新完善。”
“然后推广下去。”
“如此,百姓四时耕作,都能有最合理的参考。”
“也可兴大明农业。”
虽然朱允熥后续的方向肯定会慢慢向商业上有所展,但他明白,在未来不短的一段时间之内,农业依旧还是立身之本,是一切高楼的基础和保障。
他要往高往远处看,更要往脚底下看。
当朱允熥说到第二点。
王应辛的眼神之中不由再次露出激动之意,也感受到了一种认同,道:“此亦是先祖与微臣之愿!当年先祖著成《农书》,便是如此想法,去岁留存下来的那些木活字、以及转轮排字盘,原本还是先祖为了推广而设计的!”
“陛下此举,不仅是对我王氏一族的恩德,更是对天下百姓的恩德!”
朱允熥满意地点了点头:“这自然再好不过。”
顿了顿,便接着道:
“接下来便说第三点,远的。”
“在你考察各地农业情况的同时,朕还要你费心做一件事,考虑在满足各地百姓口粮需求的情况下,展其他挣钱门路的潜力和可能性!”
“朕曾看到《农书》之中,分列了「种植”」、“「畜养」、「蚕缫」等专篇,阐述林、牧、副、渔等广义农业各个方面的内容,这件事情由你去做,正合适。”
朱允熥详细翻看过王祯曾任职过的,旌德、永丰二县的县志。
县志上也明确记载。
所以朱允熥也看到了,王祯所做的事情,其实并不止于简单的「粮食耕种」。
而是设身处地地站在百姓的立场和角度,购买桑树苗、棉花籽,教导鼓励百姓在满足粮食需求的情况下,科学合理地将土地可创造的利益最大化。
sad4。。sad4。